保障G20峰会,保障2017“金砖会务”,为玉树地震、天津港8·12爆炸等灾害事故提供应急服务。不简单,是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给到访者的印象。
2010年,依托于清华大学建设的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过北京市科委认定。如今,这个不简单的实验室已经成长为国家安全技术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速效救心丸”。
让突发不再突然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
路断了,通讯断了,现场伤亡情况怎么样?应该启动几级应急预案?哪些地方需要救援人员支援?该派多少应急物资?……
实验室成长为国家安全技术体系和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支撑
时间就是生命,在黄金救援72小时里,信息获取难、组织难、共享难、应用难,却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地震当天上午,根据地震情况、当地环境情况,实验室研制的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迅速评估灾情风险程度,预测了可能的伤亡人数,并向国务院提交了应急建议。
实验室开发的应急平台已在全国广泛应用
国务院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做出相关部署,中国地震局在当天中午时分将响应级别升为Ⅰ级,民政部在12时将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一级,卫生部启动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一级响应,交通运输部紧急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救援工作全面铺开。
“过去,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时,后台指挥中心要了解现场情况,基本只能靠打电话。现在,指挥救援人员可以根据现场信息地图,了解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地下管线安全、救援队伍部署情况和发展态势,综合掌握各部门的详细信息,对比决策后果,进而做出最终决策。”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翁文国教授说。
为使应急平台信息获取更为便捷,实验室提出了一张图的立体化公共安全信息共享原理与方法,设计出三层一库多主体多层级的信息共享体系结构,解决国务院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其有关组成部门、事件现场五级系统的组成、架构、业务等关键问题。
翁文国介绍,这一平台的应用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10多个部委。
好平台就要“走出去”
2016年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附近发生了7.8级地震。在地震救援支持工作中,就有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的身影。
厄瓜多尔,是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综合应急平台“走出去”的第一次尝试。
2010年,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建国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提及公司业务所在地厄瓜多尔有建立综合应急平台系统的需求,问他们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2011年,安全技术系统建设工作正式开始,实验室作为重要研发支撑单位之一,陈建国带着20多人在厄瓜多尔调研、研发、培训、授课,保障系统能够发挥百分百的作用,24小时365天服务不中断。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让实验室走得更远。“好平台就要‘走出去’。”陈建国说。如今,实验室研制的综合应急平台系统已经在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巴西、特立尼达、安哥拉等国家得到应用,以改善当地公共安全形势,提升我国在国际公共安全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守护公共安全
实验室自2010年建设以来,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目前,实验室有三大研究方向——城市公共安全科学问题,城市突发事件应对环节关键技术,城市应急相关系统及装备。
翁文国介绍,针对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体系构建的重大需求,实验室研究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包括研究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应急和预警等系统的设计技术,应急装备相关理论与技术,尤其是应急平台设计与研发、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应急指挥与资源调度、应急响应与应急决策、应急评估与应急演练等公共安全相关理论与技术。
实验室已培养大量安全学科硕士博士,并已进入各行各业
“针对风险评估与人员防护等公共安全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实验室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包括城市突发事件的致灾机理与灾害演化动力学规律,灾害环境下人群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综合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复杂灾害环境下个体损伤机理,个体防护原理与防护装备研发,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学等。”翁文国说。
同时,针对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城市多参数感知的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城市灾害预测与模拟仿真技术、智慧安全城市与安全韧性城市构建方法、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与监测技术、城市功能恢复与保障技术等城市公共安全理论、方法和技术。
基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北京市在公共安全综合应急方面的重大需求,以及本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整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相关科技资源和优势研究力量,吸引、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国际一流人才。
翁文国介绍,实验室已经形成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为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杰青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并培养了大量安全学科硕士博士。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在相关应急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守护了社会的公共安全。”翁文国自豪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