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这一大背景下,许多营养功能性健康食品应运而生,蛋白功能肽就是其中一类。蛋白功能肽是指以食源性蛋白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定向切割下来的对人体具有不同调节功能的小分子片段。
2012年5月,北京市蛋白功能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北京市科委认定。该工程中心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中食海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
为企业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
目前,生物体内已发现几百种肽,是机体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活性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具有降压、抗氧化肽、调节免疫、抗菌等功效。
而现在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的蛋白功能肽,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起,就花落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我们是国内最早进行蛋白功能肽研究的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功能肽产业化研发部主任、北京市蛋白功能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谷瑞增说。
开展多种功能肽原料及终端产品研发
随着成果的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成果有效落地,即好技术与好产品如何统一的问题,摆在了研究院面前。“科研成果的及时、有效转化,需要一个专门的平台来导入市场,接受了市场的检验才可能实现技术的迭代,从而使工程中心可持续性地生存和发展。”谷瑞增说。
“我们也希望为企业生产和宣传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同时也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军说。
工程中心可对蛋白功能肽进行系统分析
目前,工程中心依托国家、北京市,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开展了多种功能肽原料及终端产品的研发。
2013年以来,工程中心基于自身基础研究平台和国际化研究合作,利用多重色谱分离纯化、液质联用、高分辨率质谱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蛋白功能肽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分析鉴定。
“目前对于各种肽原料,我们都能对其所包含的主要肽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功能活性和吸收特性进行研究,不仅能阐释功能肽原料中的核心功能肽段组成,还能阐释哪些特征性功能肽段能被完整吸收,并保持稳定的生物活性。”鲁军说。
推动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围绕有效利用北京及周边华北地区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数年来,工程中心签订技术转化与技术开发合同20余项,其中多项为在京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实现肽原料销售总额超过2亿元、肽终端产品总额超过50亿元,对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及营养功能性食品的升级换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带动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谷瑞增表示:“我们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多项合作研究,并及时与国内外先进营养功能性食品企业进行产品价值评估,对有价值的技术成果进行重点培育,并适时开展产业化合作。”工程中心联合浙江海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年产1500吨玉米低聚肽现代化生产线,并与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玉米肽糙米胚芽压片糖果/玉米肽糙米胚芽片”。目前该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元,并已进入国际市场。
“我们并非只是将成果简单地给企业,而是‘扶上马,走一程’,帮助企业顺利投产。”谷瑞增说,“工程中心的技术人员通常‘在家’的很少,都去企业或生产基地了。”
强化合作共赢
一直以来,工程中心还十分注重与国外科研机构及大学实验室的合作,与日、美等国的科研机构相互合作、交流。工程中心成立之初,就聘请享誉世界的蛋白质科学和生物结构功能学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和技术专家,建立起了由海外博士、国际专家学者、产业化实施专家等组成的完整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
鲁军介绍,国际合作有利于扩大我国蛋白功能肽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促进我国营养功能性食品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施。“我们建立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营养功能性食品相互认证评价平台,打开了日美欧等国际出口创汇市场,在食品行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服务了国家战略需求。”
工程中心十分注重国内外交流合作
而本着人才是工程中心灵魂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建设,工程中心形成了科研开发能力较强的科研团队,建立了既能发挥高级专家作用,又有利于年轻科技人员成长和晋升技术职务的用人机制。
“工程中心强调团队特别是年轻同志独当一面的能力培养,强化微循环能力。中心的运行也对迅速培养团队人员基础研究能力和企业横向合作能力有着良性驱动力。”谷瑞增说。
工程中心在项目中力求做到有章可循,合规合理。主任蔡木易高度重视工程中心各项工作与事务,会定期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明确工程中心发展规划、制定工程设计试验方案以及监督项目研究进展,使工程中心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