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以牛猪鸡鸭为代表的家畜养殖业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畜禽养殖以大规模的工厂为主,必然产生大量的粪便、污水,同时消费者对于畜禽产品的营养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传统的畜禽养殖面临双重压力。
如何推进畜禽养殖的绿色化、健康化?正是基于这个目的,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工程中心)应运而生。近年来,在北京市科委等单位的支持下,工程中心研究成果不断,并有不少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
走健康养殖之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家禽、家畜产品。猪肉、鸡蛋、鸭肉、牛奶……这些看似平常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规模或大或小的畜禽养殖来实现。
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明介绍说,中国传统的畜禽养殖以散户为主,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尽管也会产生粪便、污水,但因为其分散、量小,便于农户种养结合自行处理利用。而在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必然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jpg)
工程中心致力于研发健康绿色养殖技术
同时,为了追求最大效益,一般传统的养殖场都会片面追求单位面积的养殖数量,导致大量家禽家畜都挤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生存环境恶劣,活动空间几乎没有,很容易导致畜禽卫生状况不佳,产生疾病。而为了让畜禽少得病,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些养殖场主就会使用各种抗生素,这不但影响了畜禽的质量,对于人类和环境也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这样的状况,在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必须得到改变。
“事实上,美国也在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但是他们地广人稀,很多养殖场都是建设在附近没有人烟的地方。加上有大面积的农场,可以消化养殖肉猪、鸡鸭产生的粪便,加上相对严格的环保政策和工程化处理手段,所以他们在畜禽养殖方面遇到的问题不是很大。”李保明介绍,中美的国情不同,国内的养殖场往往都距居民区不远,不可照搬美国的经验。这就需要中国的科研人员和畜禽养殖从业者探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
.jpg)
工程中心力求实现畜禽粪便等的综合利用
在这方面,欧洲近年来推出了福利养殖的概念,强调增加畜禽的活动空间,通过增加动物的运动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等。在吸收欧洲地区的部分经验的基础上,李保明团队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观念,力求通过研发新型养殖工艺和各种关键设备,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实现养殖场整体环境的清洁环保,旨在引导中国的畜禽养殖业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工程中心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成立的。
据介绍,工程中心于2013年5月被认定,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建设,并与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成果不断转化
据介绍,工程中心有固定研究人员48人,其中正高级13人、副高级25人。另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近20人,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应用。现任工程中心主任为李保明教授,技术委员会主任为朱明研究员。工程中心在2017年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
李保明介绍,工程中心的目标,是通过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工作以提高畜禽健康、生产性能与产品质量。具体来说,长年以来,工程中心的科研人员围绕都市型现代畜禽种业发展与畜产品安全供给需求,开展都市型畜牧业健康养殖工艺与标准、畜禽健康养殖环境调控与装备、低碳节能设施与装备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产业服务工作。
据介绍,近3年来工程中心形成了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技术与关键设备、微酸性电解水无害化消毒与环境净化技术、福利化健康养猪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栖架立体健康养鸡工艺与配套装备研发与应用、智能化环保装配式奶牛舍及设备等多项产业化技术成果,并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
“总的来说,绿色养殖是一种综合的畜禽养殖方式。首先,要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对畜禽的排污物进行处理。以养猪为例,我们要实现猪粪和尿液的干湿分离,同时还要让猪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李保明介绍,工程中心设计了有缝隙的地板,研发了自动铲粪设备,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蛋鸡养殖方面,工程中心也重点解决了传统福利养鸡因使用垫料而造成的鸡和粪便直接接触的问题。
“其次,绿色养殖也意味着要让畜禽少生病,多运动。”李保明表示,这需要对养殖场的空间环境进行精心设计。一般来说,养殖场的空气流通情况、室温的稳定性,对于畜禽是否得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养殖场一般都不太考虑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普通房舍进行改建。工程中心对此进行了精心研究,建立了相关标准,并在部分养殖场得到推广。
.jpg)
相关技术、标准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
国际交往频繁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李保明团队还研发了畜禽场用微酸性电解水制取设备和配套喷雾消毒设备,2016年形成了微酸性电解水消毒规程和技术规范各1项。这一技术可有效杀灭养殖场的病菌,目前相关技术在企业实现成果转化,已经上市销售。这种电解水喷洒后最终会变成水,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可用于养殖场的无害化消毒与环境净化,目前已经有国际同行前来取经学习。
“作为首都高校,我们也非常注重和北京市属企业进行合作,支撑首都经济发展。”李保明介绍,他们专门针对北京峪口禽业的“京红”、“京粉”和西藏德青源公司的藏鸡品种开展了蛋鸡网上栖架健康养殖工艺与配套装备的推广应用;在重庆市畜科院实验猪场开展了猪的舍饲散养福利化健康养殖工艺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工程中心以首都地区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畜禽新型健康养殖工艺技术的示范应用,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中心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北京市科委的支持分不开。”李保明介绍,近年来获得了北京市科委多项经费支持,这对工程中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工程中心始终注重国际交往与合作。李保明表示,他们与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丹麦、比利时、日本、巴西等30余个世界著名的设施畜禽相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由工程中心发起、有14所国外著名高校和5所国内院所参与,成立了“动物环境与福利国际研究中心”。依托“动物环境与福利国际研究中心”以及“畜禽健康环境与福利养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程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联合培养人才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备良好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与条件。
李保明表示,将依托建设单位平台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同时,将凝练畜禽健康养殖工程的长期性基础性科研问题,制定中心协同创新基础研究规划,重点围绕在研项目,开展畜禽新型健康养殖方式、关键装备与综合环境调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
未来,工程中心还将通过加强条件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在畜禽环境质量监测、动物生理参数遥测等方面的能力,为开发畜禽健康养殖新工艺与产业化服务,为我国畜牧业的绿色高质量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放心的畜产品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