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量:26,总访问量:2075074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详细信息
建机制 搭平台 创实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巡礼
日期:2019-07-22

457家重点实验室,3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共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192项,年度经费合计103.98亿元;

拥有专职人员38727人;

收录SCI/EI收录论文12083篇;发表中文核心论文6225篇;

签订各类技术性合同共8763项,1897个项目实现产业化……

 ——这是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18年交出的答卷。如果篇幅足够,类似的数据还可以拉出一个更长的表单。

有创新源头、有成果孵化、有资本支持、有转移转化、有社会服务的“五有特征”,作为科技创新基地被赋予的全新定位,指引着基地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中完成使命。

按照“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的工作思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从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出发,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同时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加强开放交流,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基地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着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工程化及产业化能力,着力于打造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崛起,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加强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瞄准需求,特色聚焦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北京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17年12月,北京市发布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为全市产业的新发展提供“路线图”,为企业的新发展亮出“信号灯”。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布局领域,与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布局高度契合。这些科技创新基地现布局高精尖产业586家,占基地总数76.2%。

同时,这些科技创新基地已经实现了在“三城一区”的全方位多领域布局。其中,布局中关村科学城374家,未来科学城15家,怀柔科学城3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6家。占到科技创新基地总数的54.4%。其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42家,占重点实验室总数53%;北京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76家,占工程中心总数56.4%。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精尖产业领域和“三城一区”的布局,必将使得首都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更加行稳致远。

矢志创新,成果斐然

作为科技创新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前沿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排头兵,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勇于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8年,这些科技创新基地共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192项,年度经费合计10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8%、20.91%。承担各类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3297项,年度经费合计49.79亿元,增长12.89%。其中,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1537项,年度经费15.49亿元。充分彰显了这些科技创新基地的科研实力与责任担当。

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方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成果。

2018年,这些科技创新基地共获国家级奖项4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41项。荣获其他省部级奖项一等奖72项,二等奖99项。

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大创新实力,也为北京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着力转化,服务社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必须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多年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这些科技创新基地共申请发明专利761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947项。主持/参与修订各类标准1852条,其中,国际标准64条,国家标准638条,行业标准900条,地方标准250条。

这些科技创新基地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763项,获得技术性收入162.86亿元,其中有4510个项目在京落地,获得技术性收入99.88亿元。共有1897个项目实现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354.4亿元,其中1107个项目在京落地,产生经济效益234.8亿元。

这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了多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要建设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推进首都科技资源融合发展,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中心建设。在新的征程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前沿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各类科技创新基地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