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2011年北京市科技工作会议。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等领导出席会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作了题为《加快“科技北京”发展建设,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的科技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作了总结讲话。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主持会议。
本次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全市科技工作,提出“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重点,并为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代表授牌。
闫傲霜在科技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科技工作。她指出,“十一五”时期,北京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截至2010年底,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500家,占全国总数的22%。201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21.6亿元,是2005年的1.9倍。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1.55万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758亿元,是2005年的2倍,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5%。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7万件和3.4万件,分别是2005年的2.5倍和3.4倍。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占全国的比重为40.4%。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加强科技成果应用,科技在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奥运科技成果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为重大活动成功举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全社会科技投入保持较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产出总量快速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并取得显著成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实效,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迅速,科技支撑城市管理和惠及民生的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提高。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财政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闫傲霜介绍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她指出,“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注重与国家和北京市规划的衔接,注重“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延伸拓展。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闫傲霜说,“十二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实现“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目标。二是全面实施对接工程,大幅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推进科技振兴产业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民生工程,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闫傲霜强调,2011年北京科技工作要以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为目标,全力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的良好开局。
今年北京科技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是深入研究并组织实施科技发展战略;三是强化统筹首都科技资源;四是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五是提高科技支撑城市建设管理和惠及民生的能力;六是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王志学在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深入实施“科技奥运”和“科技北京”发展战略,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创新环境日益完善。北京市积极组织在京单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志学说,科技部非常重视与北京市建立部市联动的协调工作机制,今年4月1日与北京市政府举行了第一次部市会商工作会议。他对北京科技工作提出希望和建议。第一,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第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第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北京试点工作。第五,加快开放环境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
赵凤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积极开展探索实践,聚焦重大需求、优化制度设计,加强统筹协调、集成政策措施,编制实施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关村示范区行动计划和条例等政策措施,与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组建了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人才、技术、成果、产品向全国扩散应用,为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赵凤桐强调,加快“科技北京”发展建设,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发展建设。第二,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第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科学化水平。
赵凤桐指出,加快“科技北京”发展,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关键在于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促进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推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更大合力。一是要加强与中央单位的沟通配合,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单位对北京科技工作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北京、部队和地方资源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全市各部门、各区县的协调联动,抓好组织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形成长效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三是加强面向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服务,要牢固树立首都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高校院所提供更加高效的政策支持,创造更加完善的发展环境。
会上,举行了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代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代表上台领牌。
重点实验室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2010年9月以来,市科委开展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截至2011年4月底,通过认定的重点实验室3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l家。
会上,举行了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代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代表上台领牌。
重点实验室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2010年9月以来,市科委开展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截至2011年4月底,通过认定的重点实验室3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l家。
中央部委、市相关部门、区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闻单位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大会。
|